-
《像南瓜一樣活著》:傾聽自然的回聲
日本有一位尊重自然,自耕自食,晴耕雨讀的作家,德富蘆花;我心中有一位傾聽自然回聲,在屬于自己生命的一隅,一日一日細細地過的作家,項麗敏。
2022-11-01
-
瓢蟲的凝視:關于三三的兩篇小說
一 2021年快要過去時,我去了一趟潭柘寺。
2022-11-01
-
《野望》:傳統的重量與時代的引力
在百年現代中國文學的版圖之中,鄉土文學是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。
-
吳景明:“堅硬如水”的短篇小說
“是什么造成了文學世界的偉大轉折?通常是某位文學家捕捉到了一個簡單且被忽視的形式,這種形式在更高的意義上被貶斥為藝術,使之湮沒無聲”“每當此時,我們的文學觀念就發生了變化”①。
2022-11-01
-
宏大歷史、真實細節與個體擔當
一 《大醫·破曉篇》橫空出世,再一次證明:馬伯庸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作家,他無疑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作家。
關鍵詞:  馬伯庸2022-11-01
-
《一塘蓮》: 觀照大歷史與小歷史復雜關系的新視角
我最初是通過文藝評論認識了傅汝新的,他的文藝評論寫得很有文采,所以當我讀到他寫的長篇小說《一塘蓮》時一點兒也不覺得驚奇,仿佛當年我從他的評論文章里已讀到了一名小說家的潛質。
2022-11-01
-
張叢皞:不居成規的短篇小說
無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篇之作《狂人日記》,還是新時期文學的東風第一枝《班主任》,或是開辟了小說新觀念的《虛構》,無不是短篇小說。
2022-10-31
-
地方性、媒介屬性、實感經驗——理解新南方寫作的三條路徑
青年文學評論家楊慶祥在《新南方寫作:主體、版圖與漢語書寫的主權》中提出“新南方寫作”的概念。
關鍵詞:  南方寫作2022-10-31
-
詩性的史詩寫作——厚圃長篇小說《拖神》談片
厚圃《拖神》,是作家的集大成之作,潮汕民系史詩巨作,民族秘史和民族寓言式的寫作。
關鍵詞:  《拖神》2022-10-31
-
總有陽光親吻幽暗——讀盧文麗《幽暗時刻》
幽暗時刻更像是人生必經的一種生命狀態,發生在一個離異后帶著兩個孩子的母親身上,也曾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里。
關鍵詞:  《幽暗時刻》2022-10-31
-
意義追問與互文混響:論葉遲的小說創作
葉遲是一個姍姍來遲、不緊不慢的寫作者,他的創作生涯始于2016年的《青色蟬》,到如今陸陸續續共發表了十余篇小說。
關鍵詞:  葉遲2022-10-31
-
由《大醫》透視馬伯庸寫作的一大特點: “時間魔法”與“空間并置”
馬伯庸已成為一種現象。
-
楊爭光:一對中年夫妻的“歲月靜好”
《我的歲月靜好》中,楊爭光引用了奧斯卡·王爾德的一句話:“成為自己生活的旁觀者,可以避免很多生活的苦惱。
2022-10-29
-
《朱溪凡人》:江南古鎮的熱血史
讀支希鈞長篇小說《朱溪凡人》,頗感親切和欣喜。
2022-10-29
-
潘向黎的玫瑰信箋
《上海愛情浮世繪》 潘向黎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煙火氣與浪漫 卿卿如晤,展信安。
關鍵詞:  潘向黎2022-10-28
-
搖籃與沃土
編者按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,是實施“十四五”規劃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一年。
2022-10-28
-
若問初心,應知《天曉》前后事
徐劍說,“天曉”的意思,出于《莊子·天地》篇的“冥冥之中,獨見曉焉”,“在一個民族最關鍵的時候,當這艘大船將要撞向深淵的時候,總有那些敢于捐軀者、義士、時代的精英站出來,重新把這個民族引向人間正道。
關鍵詞:  《天曉》2022-10-28
-
武兆雨:短篇小說的“氣味”
“氣味”是一個聯通嗅覺與味覺的詞語,來自于人類最為直接的感官體驗,它既是一種當下的、剎那的經驗,又是持久且可以無限彌散的經驗。
2022-10-28
-
《科恰里特山下》:何為“真正生活”
一 董夏青青的小說很獨特,我把它們視為對邊地軍旅戰士“真正生活”的探尋。
關鍵詞:  《科恰里特山下》2022-10-28
-
高自覺寫作游戲玩家——路內印象記
一 在書名確定為《關于告別的一切》之前,路內多次和我講起過這個題材,說要寫一個色彩斑斕的長篇愛情小說。
關鍵詞:  路內2022-10-28